吊诡!北京到底支不支持公立学校国际部转制?
点击"新学说",关注我们!
文|马征
近日,有媒体发文指出北京将支持公立高中国际部转制,并称,信息来源于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财政局发布的《2018年度北京市教育部门预算重点投入方向与项目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。吊诡的是,新学说记者今日查阅《指南》原文,却并未发现有类似表述。这是何故?
10月18日以来,《北京晚报》、《北京日报》等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刊文指出,北京市教委于10月10日公布《指南》。根据指南,北京市“将在十个方面重点投入,包括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、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并优化布局、高考综合改革任务所需条件设施准备和教育教学改革、推进高校“双一流”建设、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教育品质、强化教育人才培养培训等。”
具体到“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并优化布局”,指南明确指出,“本市支持区域集团化办学、学区制改革和九年一贯制办学,培育一批新的优质学校。支持在人文、科技、艺术、体育等领域学科优势明显、办学特色鲜明的学校建设精品特色高中;开展普职融通育人模式探索,在农村地区建设综合高中。本市还将支持民办高中发展,支持城区优质高中国际部转制。”
与此同时,多家行业媒体亦刊出类似信息,直称“北京市将支持公立高中国际部转制”。今日,新学说记者查询相关文件,关于“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并优化布局“,文件中的表述是:
显然,这份文件中并无“本市还将支持民办高中发展,支持城区优质高中国际部转制。”的字句表述。新学说记者向此前发送相关文章的媒体人士征询,对方表示,前述字句并非媒体的杜撰。有业内人士猜测,“公办高中国际部转制”对于北京市来说仍是一个敏感的话题,各方面意见仍未统一,这或许是《指南》内文出现上述疑问的原因。
提及北京市公办高中国际部转制,不得不追溯前事。
公立学校办国际部(班)曾被叫停!
公办学校国际部的起步是在2000-2005年,这一期间中国初入WTO,对外开放力度加大,许多国外教育机构等走进中国;同时《中外合作办学条例》,《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法》也在这一时期颁布。经济、政策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,促成多个中外办学合作项目落成,引入国际课程的公立高中国际部也开始起步发展。
2005-2013年,这一时期公立学校国际部处在快速发展阶段。更多国际认证课程进入中国,更多中国学生想要出国留学,致使本土学校大兴教育国际化尝试,所以在这一时期,公立学校国际部数量快速增长。
但到了2013年,教育部对国际部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政策从严,致使其生存和发展遇到很大挑战。上海市教委2013年5月下发布《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的通知》,表示对普通高中引进国际课程要实施严格的审核和管控,北京市教委在2014年也加强普通高中国际班招生的管理和规范,并不再审批新的高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。所以,2013年后,随着政策的收紧,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发展,进入冰河时期。
在2013年后,公立学校国际部发展几乎停滞,不少学校也在进行自己解决困境的尝试,这其中有成功的,也有碰壁的,当无论成功与否,政策和教育行政部门等的支持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例如之前我们在《办学热潮中的迷途羔羊——近十年倒闭国际学校梳理》中整理的北京师大二附中汇才国际学校,其关停原因之一就是一直未获取行政许可办学资质;又如北京四中国际校区暨佳莲学校,其能够成立办学,昌平区政府的特批支持,至关重要。
所以,此次北京教委发布《指南》,引发业内人士疑问:政府对于公办学校国际部转制的管控要放宽?如果“支持城区优质高中国际部转制,探索多元体制”确为北京市教委的决策,这无疑释放了一种信号:北京地区公办学校国际部或可通过转制来解决现在的办学窘局,同时社会资本在民办国际学校之外,在北京地区也可尝试这种新的混合所有制国际学校。
《指南》另一焦点:民办幼儿园获政策支持
官方是否支持公办学校国际部转制有待证实,但北京市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、支持民办幼儿园却是清楚的事实。
《指南》提到:
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。深入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。继续稳定并扩大教育部门办园,鼓励、支持部门办园,大力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,构建以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主体、公办民办并举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。推进幼儿园新建改扩建、社区学前教育服务中心建设、社区办园点等项目落地。实行公办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标准、保教费收费标准、财政补助标准的统一。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,提高师资供给能力。丰富办园形式,提供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。
结合《指南》对学前教育的上述规定,新学说记者分析认为,这实际上是对中央政策的呼应和落实。新学说此前文章《新政|中办国办出台教育体制改革意见,一图get所有看点》罗列出中央办公厅,国务院办公厅对我国教育改革多方面意见。其中,在教改具体方式学前教育部分中,有提到要鼓励多种形式办园,支持普惠化幼儿园的开办和发展,同时也提出要尽快解决幼儿园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和入学难等问题。《指南》中内容与这些意见大体相同,只是对中央政策的细化和延伸。